动态

在线供应链金融 互联网+中小企业突破

时间: 2016-01-08    来源:电子信息产业网    
        互联网金融正在开启金融领域的新风口。如果说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元年,那么,2014年则被业界认为是在线供应链金融元年。近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明确表示鼓励商业银行、商业保理机构、电子商务企业开展供应量金融服务。目前,我国在线供应链金融创新活动层出不穷,多方主体共同打造了金融服务生态圈,中小企业成为在线供应链金融受惠主体。
加速产融结合
        通过产融结合,金融机构可为生产企业提供更全面、更有针对性的供应链金融服务。
        供应链金融即围绕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开展的贸易融资。近年来,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已超过10万亿元,每年呈20%-30%的增长,2020年有望突破20万亿元。在线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金融拥抱“互联网+”的产物,是以新型信息技术为依托的供应链金融创新,也是电子商务集成创新的新兴业态。多方主体共同打造了金融服务生态圈,多家主体在竞争与合作中发展。银行、电商、物流企业纷纷抢滩在线供应链金融市场。目前,国内多家银行纷纷搭建供应链金融平台, 如中行的融易达、农行的存货融资、工行的融e购、建行的善融商务、交行的交博汇、平安银行的橙e平台、华夏银行的融资共赢链、光大银行的阳光供应链、招行的智慧供应链等。中远、上海钢联、京东、苏宁等企业也试水在线供应链金融业务。
        “在线供应链金融破解了当前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两张皮的现象,实现了供应链整体运转效率的提升,以及企业供应链竞争力的提高。未来世界经济的竞争是供应链体系对供应链体系的竞争,而不是单一企业对单一企业的竞争。因此在线供应链金融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和意义。”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局副局长董宝青这样认为。
        业界普遍认为,在“互联网+”背景下的供应链金融,本质在于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加速信息共享,优化产业链条,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在线供应链金融已成为实体经济与金融结合的最佳实践。”西安交大管理学院副院长冯耕中在第二届在线供应链金融推进大会上这样说道。
        记者了解到,在“互联网+”促进下,在线供应链金融不止是将线下服务延伸到线上,而是一种突破性的改变。借助“互联网+”,在线供应链金融将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仓储物流服务商、政府机构和金融机构的供应链信息进行整合,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智能汇集打通,颠覆了供应链金融模式,使实体经济与金融得到有效结合。通过产融结合,金融机构可以将各种信息充分运用到供应链中,为生产企业、贸易商和终端用户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有针对性的供应链金融服务。
        例如,大宗商品行业是在线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主要对象。成立于2008年的上海钢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钢材现货交易平台,目前能为企业提供现货交易、在线融资、仓储物流、交易结算及配套服务,通过加速在线交易、金融服务、仓储物流和数据转换效率,交易成本得到大幅降低。上海钢银总经理白睿告诉记者,2015年4月平台日成交量创下了6.65万吨的新纪录。成立于2010年的东煤交易,是我国首家基于互联网的煤炭供应链服务平台,通过搭建金融与产业接口,实现了金融机构融资资产的风险防控,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等难题。
“互联网+中小企业”突破口
        在线供应链金融可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门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压力。
        中小企业是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有更多的中小微企业涌入市场。2015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至关重要。工信部也将实施“互联网+中小企业”行动计划,推动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应用。对于“互联网+中小企业”,业界人士认为是个很大的概念。不过,记者通过采访发现,在线供应链金融可以成为“互联网+中小企业”的一个突破口,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门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压力。中国第一家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在前海的开业就被业界解读为,将鼓励更多的小微物流企业进入供应链金融领域。
        据悉,供应链金融之前是“1+N”模式,是银行基于自身的优势、需要和风控特点,针对核心企业,所发明的一种金融服务,主体是银行本身,金融服务难以惠及供应链条上的所有企业,尤其是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供应链金融已发展到“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新阶段,在线供应链金融呈现出了“N+N”模式,银行、核心企业、上下游中小企业以及物流公司,构筑了一个开放的、多方交互的、信息共享的、新型电子商务平台,这种去中心化的平台让中小企业融资门槛变得更低。
        目前,针对中小企业的在线供应链金融服务成为银行中小企业事业部发力的重点。招商银行小企业E家日前就发布了“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通过利用小企业E家银行以“支付中介”身份切入供应链的生产经营环节,避开供应链融资业务最常发生的伪造与商业纠纷信息,与协作企业共同构建产业互联网金融平台生态,形成产业互联网金融可持续经营模式,沉淀和积累大数据,由互联网来发挥供应链要素优化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最终实现产业金融的互联网转型和轻型发展,以此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平安银行总行公司网络金融事业部高级产品经理谢瑞轩告诉记者,平安银行面对中小企业专门推出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橙e”,为中小企业带来全线上、全链条的融资服务。以橙e税金贷为例,只要中小企业是诚信经营和纳税的企业,就能在网上申请该服务,享受秒级放贷,抵御供应链大型企业付款流程长带来的风险,从而降低企业资金周转压力。
大数据应用不断深入
        中小企业数量庞大、良莠不齐,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企业质量进行判断,能提高融资效率。
        涉及金融服务,就免不了风险控制,2014年年中青岛港事件让银行损失惨重,其核心问题就是企业通过虚假贸易骗取融资,风险控制开始被高度重视。目前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由于中小企业数量庞大,且良莠不齐,银行和B2B电商均开始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企业质量进行判断,提供融资决策参考。作为大宗商品B2B电商平台代表,天物大宗集团董事长高玉科表示,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窄、融资链条长、融资门槛高,而通过收集企业交易数据,运用大数据技术,能构建供应链的信用体系,满足各方融资放贷需求,从而提高融资效率。
        甲骨文(中国)商务智能资深顾问王炜也表示,金融机构盲目地给中小企业放贷会带来一些坏账,因此,通过收集企业各个方面的数据,如财务数据、产品类型数据、原材料方面的数据、来自终端用户的数据、相关政策方面的数据,并进行大数据分析,可以客观地对申请贷款的中小企业进行评级。
         记者了解到,平安银行为了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以行政区一级企业集群或者产业园区企业集群为合作对象,根据行政区或者产业园区内企业的所得税及增值税等纳税指标,建立数据分析模型,通过大数据分析推算企业经营情况,再根据一定规划进行调整,最终给予企业一定额度的无抵押无担保的纯信用贷款。
         对于电商,除了帮助企业供应链融资外,还通过整合电商线上线下产生的交易、采购、仓储、物流、财务结算数据,通过深度挖掘,给客户提供产品行情分析、产品需求分析、产品库存分析等增值服务,以增强客户对交易平台的粘性。此外,对电商平台本身,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监控平台供方业务,及时发现异常,控制风险,提高平台运营效率。

友情链接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