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SEE公益机构发起“绿色供应链行动”自我行动计划
世界环境日(6月5日)之际,阿拉善SEE公益机构联合东方历史评论、中国金融博物馆书院,共同在北京举办了一场名为“从沙尘暴到雾霾”的环保公益论坛。论坛上,阿拉善SEE联合7家企业家联盟组织启动了“中国企业绿色契约”的第一个企业自我行动计划——绿色供应链行动,第一批加入该行动的企业共计61家。
加入这个行动的企业需要承诺启动以下具体措施:研究企业环境表现本底情况;学习国家最新的环境管理政策和规定;学习国内外绿色供应链方面的先进案例;学习和搭建绿色采购政策和管理体系;总结经验和案例,为更多企业参与行动提供借鉴。
在3-5年的时间中,企业要尽力做到:制定企业的绿色采购政策;定期检索供应商环境表现并推动其提升;逐渐将供应商的环境表现纳入企业采购标准;披露企业环境绩效及排放数据。
就在5月19日,绿色和平组织发布了其在全球16个国家(地区)采购的世界杯运动商品的最新检测结果,81%的球鞋和35%的球衣被检出含有全氟化合物、邻苯二甲酸酯(俗称塑化剂)等有毒化学物质残留。
全氟化合物通常被用于纺织品上的防水、防污涂层,非常难以降解。阿迪达斯和耐克在足球用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合计超过80%,中国不仅是这两家企业主要的海外生产基地,也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
运动服装的“污染门”事件只是中国制造污染现状的一个缩影。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纺织产品制造国,每年消耗全球42%的纺织化学品,居世界首位。
不难看出,当下我们面临的环境危机,不是一级企业造成的,而是一个系统性忽视的结果。
大成食品(亚洲)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韩家寰在表达自己对“绿色供应链”的理解时说:“我生产的东西,我用我的品牌的红利,打上‘大成’两个字,所以是我负责,我不能说农民放了猪肉精什么的。企业必须要负所有的责任。”
中城联盟主席、阿拉善SEE会员陈俊说:“这个行动,是中国民营企业家一个承担社会责任的务实行动。我们并没有提出特别高大上的目标,而是针对中国的现实,从诚信、合法做起,我们不吹牛、不飞跃,脚踏实地地管好自己、影响身边。”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则表示,很高兴看到中国的企业愿意自我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供应链的影响力做起。现在大家都关心雾霾,而雾霾的产生大户就是那些钢铁、水泥等行业,这次参与行动的就有很多房地产企业,他们的下游正是这些行业,这些企业哪怕给供应链上的违规污染一点信息和提示,它所产生的影响力将是巨大的。如果有更多的企业加入这个行动,整个社会给到环境违规的压力将大大提升。
“我认为,绿色供应链行动象征着中国企业家已经开始成熟,在做公益、推政策之后,回归自身,用改变自己的方式改变这个世界。这应该就是王石会长说的‘自我更新’吧。”SEE常务副秘书长王利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