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张红力:建议制定绿色供应链管理机制 推进绿色产业

时间: 2016-01-14    来源:财网    
       受到国内环保产业发展水平落后的影响,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往往只能通过压低价格来获得优势,绿色壁垒的保护给我国经济造成巨大损失。从供应链环节入手,着力改变生产和消费模式,是我国保持生态平衡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目前我国有许多企业,尤其是一些污染严重的小企业环保意识不强,加之资金不足,对社会效益考虑不足甚至不予考虑,以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为代价来换取企业的自身短期效益。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机制在我国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
       针对上述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工商银行副行长张红力于两会期间提交了《加快建立绿色供应链的管理机制》的提案。旨在让中国企业通过改善环境和高效配置资源,适应国际贸易绿色壁垒,在全球化市场中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
       张红力认为,随着市场分工的不断深化,市场对产业供应链的监管逐渐弱化,许多环境问题无法单纯依靠供应链上某一环节加以解决,迫切需要整个供应链体系的协调管理和监督。且由于会造成短期成本上升,龙头企业也缺乏带动上下游企业实现产业向绿色转变的动力。从需求端来讲,目前商业银行对绿色供应链融资的支持仍然缺乏有效手段,金融通过影响消费渠道来影响社会环境的力度尚待加强。从法律监督角度来看,我国重要的环保法律、法规仍然缺失,相当一部分环保法律、法规执行不力,“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造成企业对以经济利益换取的环境污染缺乏抵制动力。
       针对上述在我国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机制的难点和重点,张红力建议从法律层面上,制定《绿色供应链管理规范》和《绿色供应链行业评价标准》,完善《政府采购法》、制定《政府绿色采购通用原则》、建立政府绿色采购权威信息数据系统,强化绿色公共采购政策。从财政政策上,对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给予专项补贴,使企业在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初期所进行的技术研究、设备改造等投入成本得到补偿。从税收政策上,通过增值税、消费税等给施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予以优惠,提高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积极性。从产业政策上,抓紧出台绿色供应链融资政策指引,加强对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的信贷额度、利率优惠支持,积极探索适合绿色供应链融资的新产品、新模式,满足企业在碳金融、环境咨询等方面的业务需求,充分延伸绿色供应链融资的价值链。
       同时,张红力还建议制定我国自己的绿色贸易壁垒,阻止发达国家把一些污染严重的行业向我国转移;建议运用数量统计和运筹学方法,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提供全面、准确的绩效评价体系。
       最后,张红力提出,在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中,要避免造成将国内重污染企业外移的印象。倡导绿色投资,通过发行绿色债券和提供绿色贷款践行负责任大国形象,确保“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顺利推进。
友情链接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