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分享中心
媒体中心
帮助中心
登录
注册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
绿访谈
合作网络
设立依据
相关报道
工作动态
示范中心
中心介绍
大事记
试点动态
公告
APEC绿色
绿色清单减税
投资贸易便利化
关于APEC
法规政策
APEC经济体
其他经济体
中国
行业
协会
企业
标准规范
APEC经济体
其他经济体
中国
行业
协会
企业
知识中心
绿色供应链
在线课堂
最佳实践
图文
视频
自愿行动
自愿行动介绍
自愿行动申请
知识中心
绿色供应链
绿色设计
绿色采购
绿色生产
绿色建造
绿色包装
供应链金融
绿色贸易
生产者责任延伸
绿色回收
绿色消费
全生命周期
气候变化与绿色发展
绿色供应链管理
在线课堂
培训资料
培训视频
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
>
知识中心
>
绿色供应链
>
绿色建造
>
专栏
专栏
仇保兴:建设美丽中国 绿色建筑大有可为
时间: 2015-12-22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仇保兴:建设美丽中国 绿色建筑大有可为
来源网站:
http://www.chinagb.net/people/kk/20130220/93782.shtml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在接受采访时就绿色建筑的发展谈了若干方面的问题。
增量成本低的节能潜力股
大规模发展绿色建筑,不仅可以把建筑节能总体目标限制在10亿吨标准煤以内,甚至可能会低于8亿吨标准煤。更重要的是,还可以通过节水节材从而降低工业能耗。
从目前各省已有的绿色建筑项目数量来看,江苏打头阵,广东紧随其后,广东省的绿色建筑中有70%是深圳的项目。前十位的省市还有上海、浙江、天津、北京、河北、四川、湖北、山东,这些省市在绿色建筑方面的努力值得称道。而其他省区市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整体来看,绿色建筑的面积每年增长都较快,尤其是2011年以来加速明显。
绿色建筑可以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而节地、节水、节材也间接实现了节能,目前,全社会都已普遍了解绿色建筑的重要作用,国家绿色建筑行动计划已经明确,相关奖励政策已经出台。在这种形势下,行动起来,扎实推进就成了关键。我国现行绿色建筑评价管理体系基本建立,这种从中央到地方的组织机构形式,可应对全国绿色建筑快速发展时期绿色建筑评价数量的急剧增加、评价专业队伍的快速建设的局面,并为保持发展步调的基本一致打下了基础。
通过对已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几十个项目进行测算,如果每年新增绿色建筑300个,“十二五”期间将节约25.5亿度电,相当于煤87.6万吨,减排CO2229.8万吨,节约水资源0.9亿吨,可再循环材料3.3亿吨。按照规划,“十二五”末期,每年将新建1000个绿色建筑项目,节能减排潜力将更加巨大。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不高,与常规节能建筑相比,一星级公共建筑平均只增加31元/平方米,三星级住宅建筑增量成本平均不足200元/平方米,而且增量成本可以在2~6年内收回。而我国的建筑设计寿命一般都超过70年,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内将节约非常可观的能源资源。
推动发展需六大动力
让绿色建筑的标准、质量更高,对节能减排的贡献更大,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概括起来有六大动力可以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一是大幅度提高新建建筑的绿色建筑比率。首先要加强城市规划的管理,城镇新区建设、旧城更新中要建立包括绿色建筑比例、生态环保、绿色交通和公共交通、可再生能源利用等内容的指标体系,纳入总规、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并将绿色建筑相关要求作为土地招拍挂的前提条件。其次是采取针对性的激励措施,对不同星级绿色建筑给予相应的容积率奖励,以及依托现有工作和激励措施来实施绿色建筑。目前生态城建设在全国蓬勃兴起,如果要申报生态新城,80%新建建筑必须为绿色建筑,既有城市升级为生态城的50%以上新建建筑必须为绿色建筑等。依托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和示范城市推动绿色建筑,如提出80%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应该达到绿色建筑的标准,示范城市中新建建筑的30%应该达到绿色建筑,将大大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依托绿色重点小城镇试点实施绿色建筑,即规定新建建筑的30%以上应为绿色建筑或绿色农房。
二是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提速。从2011年开始,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启动了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示范,首批深圳、天津、重庆三个城市共获得2.4亿元中央财政补贴资金,将完成至少1200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到2015年,重点城市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能耗应下降20%以上,其中大型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能耗下降30%。
三是加快北方地区的供热计量改造。在统计各地建筑能耗中可以发现,唯独北方地区人口增加了,城市面积增加了,但是总能耗在下降。主要原因就是实行了供热计量改革。天津市过去人均年供热能耗为每平方米20公斤标准煤,现在能耗已经降到15公斤标准煤以下。为了进一步推动供热计量,2009年和 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明确要求,供热计量收费面积占集中供热总面积低于25%的城市不得申报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2011年,此标准已经提高到 30%以上。“十一五”期间,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计划任务1.5亿平方米,最终完成了1.82亿平方米。“十二五”期间计划改造任务达4亿平方米,节能减排潜力巨大。
四是保障房建设应该率先实行节能和绿色建筑标准。目前深圳、厦门及江苏省多个城市已经率先提出将新建的保障房全部建成绿色建筑。到2014年,将要求所有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新建保障房都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十二五”期间保障房增长速度非常快,新建保障房建筑面积将达到新建住宅建筑面积的30%以上。如果保障房能够达到绿色建筑标准,每年新增1000个绿色建筑的目标是非常容易完成的。
五是实施绿色重点小城镇和绿色村庄示范。2011年启动了首批7个绿色重点小城镇示范,“十二五”期间共将实施100个试点示范。
绿色小城镇要实现“六个一”:一本经过科学编制的总体规划和相应的管理机构;一套比较完善的污水垃圾处理体系,安全供给水、道路绿化等市政设施等都应通过绿色环保的方式实现;一套三网合一的先进通讯电视网络,三网合一在大城市很难做到,在农村却可以通过多用信息、少用能源的方式相对容易实现;一套与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小水电站相融合的新能源供应体系,农村的能源体系需要往清洁的方向改造,但是农村的生物质能源应该保持一定的消费比例,防止商品能源大幅度地挤占农村的生物质能源使用量;一个没有假货的超市,需要逐步实现全国联网,将有利于增强城乡居民消费能力,促进扩大内需;一项因地制宜的乡土绿色建筑的实施办法,增强小城镇居住功能和公共服务功能,提高人口和经济集聚程度,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六是绿色建筑新技术的推广、新产品的研发和新示范工程的推行。首先要设立绿色建筑科技发展专项,来支撑绿色建筑专项技术的研发;其次要设立绿色建筑技术标准规范研究的专项基金;再次要开展绿色建筑产品的集成和示范,这些都是应该获得中央财政的支持。此外还要依托高校、科研机构,加快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程技术中心的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末覆盖到各个气候区。
绿色建筑是“优质内需”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刺激内需。优良的内需必须尽可能同时符合7个标准:第一,必须有利于节约能源,中央财政不应补贴到不环保的汽车、烘干机或者热水洗碗机,这些都是耗能极高的产品;第二,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等污染物排放;第三,有利于改善人居环境;第四,有利于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第五,有利于壮大新兴战略产业;第六,有助于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七,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
以上七方面都符合了,才有资格享受财政补贴或优惠政策。应该支持什么样的内需,需要有严格的标准,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是全部符合这七项标准的优良内需,所以得到中央和省市财政的补贴加以扶持。
我国正处在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工作推进的关键时期,面临的绿色建筑课题很多,必须充分发挥我们的智慧。一方面要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另一方面必须克服工业文明的传统模式,即大规模、集中式、单一化和长程循环模式,而应因地制宜、多样化示范,再辅之以有力的激励政策,来创造我国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大发展的新局面。绿色建筑最容易集大成,最容易涌现出类拔萃的人才,最容易形成良性竞争的局面,最容易使我们的聪明才干脱颖而出,最容易让我们抓住机遇,而机遇永远垂青实干家。
新闻背景:
一个月来,几十个城市连续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一些地方不得不关闭建设工地等污染源。我国粗放的建筑生产方式再次引起社会关注。多年来,我国主要采用现场手工湿作业,生产效率低、建设周期长,且能耗高、污染严重,建筑的质量和性能难以保证。由于寿命短而造成建筑垃圾数量剧增,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近四成。
有人感叹,一部建筑技术发展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毁田弃农、污染环境、生态失衡的无奈史。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生态中国,绿色建筑将大有可为。
绿色建筑作为建设领域的一种发展趋势在中国已经不可逆转,而且发展会越来越快。截至2012年3月,全国已评出379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总建筑面积达到3800多万平方米。
通过对已获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79个不同星级绿色建筑项目分析,社区绿化率达到38%,平均节能率达到58%,节水率达到15.2%以上,可循环材料达到7.7%。
上一篇:
李迅:从绿色建筑走向绿色生态城区
下一篇: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
友情链接
中央部门网站
外交部
发展改革委
科技部
工业与信息化部
财政部
环保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商务部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天津市政府网站
天津市人大常委会
天津市人民政府
天津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天津市工业与信息化委员会
天津市商务委员会
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天津市财政局
天津市金融工作局
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天津市环境保护局
天津市外事办公室
天津市滨海新区政府
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管理委员会
合作机构网站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
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
天津市自由贸易区研究院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
UNEP
UNDP
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ICLE
可持续发展联盟
美国环保协会
美国能源基金会
天津市质量技术监督信息研究所
天津市环科院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天津城建大学
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财经大学
合作企业
中国光大银行
远大科技集团
国信招标集团
天津物产集团
渤海钢铁集团
天津银行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
和君咨询
天津住宅集团
天津新金融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商品交易服务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震旦集团
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
北京康居认证中心
美国UL公司
SGS
莱茵检测认证服务(中国)有限公司
中交天津工贸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