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企业节能减排审计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时间: 2016-01-14        

【作者】 吴娇娇

【导师】 骆良彬

【作者基本信息】 集美大学, 会计学, 2014, 硕士

【摘要】 2013年,在我国相关节能减排指标完成较好的情况下,大部分区域还是遭遇了持续性的雾霾天气。目前我国已进入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期,加之我国现有能源资源约束趋紧,污染物排放量大,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政府一方面要增强节能减排的力度,另一方面更要发挥审计的力量和优势来加强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情况的监督和评价,以真正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在实际实施审计的过程中,由于节能减排审计属于新兴领域,往往面临审计依据和审计标准不完善的情况,因此建立规范的企业节能减排审计标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在构建节能减排审计标准体系时,对于指标和标准的选取更加注重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协调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只注重经济效益,而是更加兼顾环境效益。同时兼顾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全面反映和衡量企业节能减排的成效,从而形成对于企业的持续有效监督。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并对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文献综述。第二章阐述了节能减排审计的相关理论基础,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外部性理论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第三章主要对企业节能减排审计的理论基础进行了说明,分别对节能减排审计的含义、目标、主体和内容进行了具体阐述,这与之后构建节能减排审计标准体系相呼应。第四章承接上文内容首先阐述了企业节能减排审计标准体系的涵义,并对构建该标准体系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介绍了节能减排审计标准体系构建的原则,根据以上原则从宏观层面上来构建企业节能减排审计标准体系的适用框架,并详细解释了该体系中所包含的各项指标涵义。第五章分别引入和介绍了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把二者有机结合形成了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来验证已构建的节能减排审计标准体系的可行性。第六章结合S公司的具体情况进行案例分析,并利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该标准体系的可行性和实用性进行了验证,模型所得结果与企业实际情况基本一致。第七章是本文的结论和展望。

【关键词】 节能减排; 审计标准; 模糊综合评价
友情链接
二维码